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教育研究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 引言 近年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不是家长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家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使之具有自我发展能力

一、 引言

近年来,音乐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并不是家长们都想把孩子培养成音乐家,而是大家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使之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因而,课程改革把素养教育定为重心工作。而显然,音乐作为独特的艺术门类,其对学生素养教育的价值是其他学科不可取代的。音乐与其他学科一样在素养教育中发挥各自作用,不再有价值的“主、副”之分。

二、 音乐审美素养培养学情分析

在课改前,音乐教学目标就是知识技能。现在,音乐教学变成了知识技能和素养并重。而分析音乐的特质可以发现,音乐对学生的素养教育作用主要是思想品质、听觉赏析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都可归纳为一个素养大类——审美。即音乐的素养教育包括思想意识审美和听觉艺术审美。这样,小学音乐的教学就分为两大板块: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

课改已推行多年,但目前小学音乐的审美素养教育质效仍然滞后于知识技能教育。主要原因是,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策略上存在着经验主义惯性。而并不清楚,素养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在规律上是有差异的。知识技能可通过讲授来完成——比如教师演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就能完成演唱学习。而素养培养则不行——比如教师说,“这首歌真好听啊!”学生就一定认同吗?并不一定。学生只有从内心感受到了歌曲的美,才会产生审美认同。因而,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素养,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策略进行创新、优化。

此外,小学生的心智水平、生活经验水平以及思维习惯等都与中学生、成年人有较大区别,在审美素养培养中,教师除了要考虑到素养构建规律外,还需在策略上主动适应小学生的学情。这也事关审美教育的成败。

三、 小学音乐审美素养教育策略

(一)必须生为主体

审美素养教育和知识技能教育在规律上是不同的。审美素养(也包括其他素养)是内在品质,不是说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能具有什么素养。比如,教师说:“这首歌是说环境保护很重要,我们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哟!”学生一听,大概是明白环境保护的道理的。但这就能使之在内心建立一个强烈的环保意识并迁移为环境保护的行为吗?大概是不行的。从音乐角度上说,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第一,让学生通过学唱、欣赏歌曲能够体悟到环境的美,使之不再忍心去破坏这么美的环境;第二,让学生通过辨析感悟到环境恶化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审美的反向对照),从而基于自我保护需求去保护环境或改善环境。可以看出,审美素养其实是由学生自己体验、感悟之后才形成的,教师直接灌输理念没有太大作用。也就是,素养教育应遵循构建、生成性规律,给学生创造亲自体验、参与、思考的环境和平台。这就是生为主体、学为中心。

那么,怎样来实现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呢?少教多学是基本思路。这有两个抓手:第一是激发学生喜欢音乐的情感态度,使之愿意主动参与音乐的学习和活动;第二是为学生创建参与音乐、体验音乐、赏析音乐的平台。下面所探讨的策略,都围绕这两个抓手展开。

(二)组织音乐游戏

音乐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特征,因而,大多音乐教师认为音乐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数学、语文这些学科)相比,不用再去关注对学生学习情感态度的引导。只要上音乐课,学生一定就会喜欢、高兴。但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音乐确实具有娱乐性。但娱乐感的产生是基于审美而来的。即,人们能够体悟到音乐的美,然后才产生了愉悦感,并愿意参与音乐。而小学生刚刚接受音乐学习,显然在音乐审美能力上还比较欠缺(这也是我们对之进行审美教育的原因之一)。因而,小学生并不一定能被音乐的魅力直接吸引。在这种片面的认知下,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往往比较刻板、单调,有专业化倾向。

比如,在教授《十二生肖歌》时,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直接播放两遍歌曲,然后就带领学生跟自己一句、一句学唱。而且,在学生跟学唱过程中,还不厌其烦地反复纠正学生的错误,严格要求学生把音唱准。这种方法,如果是对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应该没问题。而小学生,很快就会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在这种心理下,本来挺有趣的生肖歌也变得“可恶”了。这时候,学生怎么会产生审美感悟呢?因而,根据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学习心理特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仍然需要注意采用一些小学生喜爱的、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式。比如游戏法,就是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在教授歌曲前,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了生肖动物的头饰,将学生分成十二个小组,分别让他们扮演十二种生肖动物。然后,一边教唱,一边让各组学生跟着歌词做出模仿的声音或动作来。比如,唱到“小老鼠,打头来”时,扮演小老鼠的学生把两手放在耳朵两边,代表老鼠的大耳朵,然后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唱到“老虎回头一声吼”时,扮演老虎的学生则伸出“利爪”并发现“噢——”的吼声……可以想见,在这种游戏情态下进行学习,小学生肯定会非常乐于参与音乐学习。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qikandaodu/2021/0514/1349.html



上一篇:助力学生爱上英语的措施分析
下一篇:河南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化利用探析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 | 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 河南图书馆学刊版面费 | 河南图书馆学刊论文发表 | 河南图书馆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河南图书馆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