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浅析档案与文献文物图书的关系(2)

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档案与图书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图书则是对自然及社会现

档案与图书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图书则是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后的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认识研究的结果。比如 ,图书的手稿就是档案,而被出版的就成为图书,是系统的知识产品。第二,利用者需求有所差异。人们来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为研究历史事实所需,人们去图书馆看书或在家看书,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或者为了陶冶自己性情,让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更加充实更加稳健。第三,传播范围大小不同。档案只注重原本、原稿,一般情况下都是孤本,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销售渠道,而且利用者在使用时必须遵守档案法规及相关制度,不能随意复制和拍照,它一般收藏在各档案馆库房。图书则不同,一般情况下,正规出版的图书可以在商品市场上随意流通,可能随意销售,随意更换“主人”,当然珍贵的古代典籍除外。因此,图书知识传递性比档案知识传递性要宽广得多。

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时代下,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档案馆应与时俱进,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全社会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途径:首先,档案部门要主动与其他文化和旅游部门互相协作,可以交换复制件或者目录,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研究、编辑出版有关史料,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积极地宣传,主动沟通,努力争取珍贵的民间档案收入档案馆,让档案获得最好的归宿[6]。档案部门要大力发展新的档案文化服务与产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文化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作出应有贡献。

[1]冯惠玲等.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Z].2000.

[3]文献的定义及三要素https:///question/.html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Z].2020.

[5]刘颖.基于档案与图书互联关系的高校档案职能扩展[J].浙江档案,2016(08):58-59.

[6]王旭东.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12-217.

蒋碧蓉(1973-),女,汉族,湖南耒阳人,本科,馆员/经济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中对档案的定义为:“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2]。其应具备以下4个特点:1)社会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是对社会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绪论的原始记录,而非自然界的天然产物。2)历史性。档案是已经形成的而不是正在形成的或尚未形成的东西,它能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结在一起,维系人类社会的时空统一性与整体连续性。3)清晰、确定性。档案所记录的内容必须是清清楚楚的、明明白白的,而且还必须是依附在一定物质载体存在的,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4)原始记录性。档案的原始性与记录性是有机统一的,是不可割裂的。“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之一,是档案区别于其他事物独一无二的本质特性。1 档案与文献文献是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3]。文献的基本要素是:1)有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知识;2)一定的载体;3)一定的方法和手段;4)一定的意义表达和记录体系。文献的范畴极其广泛,它的实在形态有远古时代载有文字的甲骨、金石、简帛、拓本、图谱,仍至近现代的文书、文章、日记、信函、笔记、缩微胶片、照片、声像制品等等,与档案实在形态的文书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有着大面积的交叉重合。二者之间的区别:档案是社会实践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手原生信息,档案不仅要注重历史文化价值,还要注重现实参考价值;而文献则不同,它只注重历史文化价值,不管它是否是原始记录、是否能查证其来源出处,或由后人的口述或翻版叙述而成,都可成为文献资料。因此,档案只是文献中一个特殊部分。在现实工作中,档案工作者如有丝毫马虎,就会让重要的价值的档案被博物馆或纪念馆收纳囊中,它们将失去档案应发挥的社会文化价值和社会效益。2 档案与文物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文物的形态主要是过去人们直接使用的实用的性物品,如器具、衣服、建筑物等等,也包括重要的历史文件,这些历史文件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还有相当程度的原始记录作用,按档案本质特性应归入档案馆收藏,但是《档案法》第十八条规定:“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单位保存的文物、文献信息同是档案的,可能按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上述单位自行管理。”[4]由于档案馆长期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一些社会机构和个人对档案馆缺乏信任,许多有现实参考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档案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可见,档案可以看作是文物,但是绝大部分文物不能成为档案,因为文物大部分是实用性物品,其所记录的信息内容是不清晰的、不明确的,不能说明其产生、使用的历史背景等史实,还有体积庞大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文物,就算符合档案收藏标准,档案馆也只能望而叹息无力纳入。3 档案与图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图书的定义是:凡由出版社(商)出版的不包括封面和封底在内49页以上的印刷品,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编有国际标准书号。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的出版物称为图书。图书是人类思想的产物,是一种特定的不断发展着的知识传播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档案与图书的关系较为密切。档案与图书都是重要的文献之一,两者共同点如下:第一,二者的管理手段基本相同,都是对原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利用等流程,第二,二者都具有社会服务功能,都能在政治、经济、科研、教育、生产建设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5]。第三,二者可以相互转换。在档案馆的工作业务中,每年的年鉴、文件汇编、文选文集、地方志都是系统知识的汇编,比如,年鉴和地方志等都有正规出版刊号,印刷品大于49页,有定价,它们是完全符合图书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形成单位自行收藏,也可纳入图书馆馆藏。而具有较高保存价值的图书,本身就是档案。档案与图书二者之间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二者的本质不同。档案是社会生活中最真实可靠的原始记录,图书则是对自然及社会现象进行加工、提炼、总结后的系统知识的结晶,是人类认识研究的结果。比如 ,图书的手稿就是档案,而被出版的就成为图书,是系统的知识产品。第二,利用者需求有所差异。人们来档案馆查阅利用档案,就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为研究历史事实所需,人们去图书馆看书或在家看书,是为了学习系统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或者为了陶冶自己性情,让自己在生活中工作中更加充实更加稳健。第三,传播范围大小不同。档案只注重原本、原稿,一般情况下都是孤本,一般情况下不能进入销售渠道,而且利用者在使用时必须遵守档案法规及相关制度,不能随意复制和拍照,它一般收藏在各档案馆库房。图书则不同,一般情况下,正规出版的图书可以在商品市场上随意流通,可能随意销售,随意更换“主人”,当然珍贵的古代典籍除外。因此,图书知识传递性比档案知识传递性要宽广得多。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时代下,中华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档案馆应与时俱进,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全社会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收集、保护、利用途径:首先,档案部门要主动与其他文化和旅游部门互相协作,可以交换复制件或者目录,联合举办展览,共同研究、编辑出版有关史料,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拓宽信息来源,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积极地宣传,主动沟通,努力争取珍贵的民间档案收入档案馆,让档案获得最好的归宿[6]。档案部门要大力发展新的档案文化服务与产品,充分开发利用档案文化价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作出应有贡献。参考文献[1]冯惠玲等.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1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档案工作基本术语》[Z].2000.[3]文献的定义及三要素https:///question/.html[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2020修订版)[Z].2020.[5]刘颖.基于档案与图书互联关系的高校档案职能扩展[J].浙江档案,2016(08):58-59.[6]王旭东.档案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12-217.


文章来源:《河南图书馆学刊》 网址: http://www.hntsgxk.cn/qikandaodu/2021/0708/1690.html



上一篇:浅论图书编辑工作的重要性
下一篇:如何打造畅销书的书名

河南图书馆学刊投稿 | 河南图书馆学刊编辑部| 河南图书馆学刊版面费 | 河南图书馆学刊论文发表 | 河南图书馆学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河南图书馆学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